近日,三明市出台《三明市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十二条措施》,帮助制造业企业降低疫情影响、共渡难关,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
支持市场开拓 增强供应链稳定性
全市范围内,组织线下“手拉手”对接,全面梳理全市制造业企业产品供需情况,建立“十百”工业品名录(十个主要行业、百家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手拉手”对接活动,2020年计划召开建材、氟新材料、汽车、林竹产品、教育补短板等“手拉手”专场对接会30场次以上。开展线上“云展销”,在“e三明”搭建“企业产品供需互助”平台,动态发布重点龙头企业产品需求、产品供应、外协加工等信息,推动优势产品拓展市场,同时支持各县(市、区)围绕优势产业,开展“县长直播”,实现“县长直播”全覆盖。
畅通产业循环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突出龙头培育,优化提升“一企一策”服务实效,结合疫情影响,适当调整双方承诺,完善考核体系,打造“升级版”,进一步推动“一企一策”扩面升级,年内实现省级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全覆盖。加强技改创新,加大省级技改基金对接力度,支持企业改进工艺、产品创新、扩大规模,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提升市区产业发展平台,对标对表省级工业园区标准化创建要求,建立市领导挂包机制,采取“一园一策”,推进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承载平台。
加强金融扶持 破解融资难题
加大资金供给,在银行机构考评办法中增加支持服务制造业考评指标,建立制造业龙头企业融资担保“白名单”绿色通道,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对接创业担保贷款,推广“N+1+N”供应链融资服务模式,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深化产融对接,举办装备制造、新材料、建材、纺织等行业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摸排梳理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对接省级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发展融资租赁,整合全市汽车、工程机械、大型设备等整车整机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金融合作模式,提高产品销售率、市场竞争力。
优化政府服务 促进增产增效
深化“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实行问题解决容错机制,制定问题清单和指导手册,建立定期协调工作机制,分级分类推动问题限期化解,并将专项行动纳入市绩效考核范畴。推动增产增效,落实制造业“百千”增产增效行动方案,成立市县服务企业工作专班,鼓励规上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支持省市增产增效制造业重点企业达产满产、增产增效。减轻企业负担,持续深化“放管服”,推行“五办工作法”,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审批服务“好差评”制度,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