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重要指示精神,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建成4个平台7个子系统,扎实推进中小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一是指挥调度平台。面对疫情期间“面对面”沟通受限的情况,运用“陇政钉”政务移动办公系统,省市县党委政府、省直部门、中央驻甘单位、省属企业、科研院所每天有超过100万公职人员使用“陇政钉”,召开电话、视频会议多达8000场次,实现了线上会议、远程办公和无接触调度指挥,确保“战时”政令畅通,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员聚集风险,成为全省抗疫办公两不误的掌上法宝。
为了摸清全省医疗防护物资家底和需求,争分夺秒于1月31日上线全省防控物资管理系统,对防疫物资储备、使用情况进行精准统计,尤其对全省109家定点医院等医疗机构、公安等社会单位机构当日物资消耗、库存和三日内需求量进行动态监测,有效支撑重点防护物资供需的精准对接、统一调配、精准保障、高效调度。
二是动态监测平台。企业疫情防控动态监测系统和复工人员流动风险监控系统相继于2月17日、3月3日投入使用,分别侧重企业复工网上报备、员工每日健康电子打卡和返工返岗人员监控,对企业开工率、达产率和员工复工率、到岗率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已接入企业3803家、员工71.7万人,已领用复工卡41.97万人,筛查出高风险地区来人4628人、中风险地区来人2730人,进一步织密了管控网络;开发“复工闪对”功能,实现持卡人员与企业短缺人员匹配“对眼”,把人员健康管理和复工上班情况有机结合起来,提供线上用工信息服务,促进供需双方高效对接,打通人流堵点。指导各企业认真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实施网格化管理,切实做好集中生产线、厂房、住宿区和食堂等人员密集区疫情防控,落实场地的通风消毒和卫生管理措施,全省企业没有发生聚集性感染问题。建立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企业复工复产电力指数分析系统以及“陇明公”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公共系统,密切监测经济运行状况,在线生成日监测报告和调度台账,既保证了数据高效采集、多维度比较分析,也减轻了基层和企业申报负担,为准确研判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供应链服务平台。为解决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的问题,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3月初,组织丝绸之路信息港公司发动阿里巴巴、甘肃联通等企业共900多人通力合作,仅用一周时间开发上线全省企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已接入工商企业30万家、个体工商户120万家数据,注册工业企业2047家。平台满足“平战结合”需要,“战时”,分行业梳理龙头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清单,加强区域之间上下游产销对接,实时发布推送供求信息,协调企业原辅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及时将库存的产品和零部件运出,增强协同复工复产动能,提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平时,以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采用以商招商、共享信用、物料互供等创新合作模式,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互协调解决企业对设备、零配件、原材料、检验检测、工程技术人员等方面的需求,更加高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助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
四是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的要求,发起政策战“疫”,中央要求后第二天就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设“政策专栏”,发布各类政策241项,打通信息壁垒;增强“店小二”意识,推广“不来即享”“服务专班”等模式,开展“企业微课”线上培训,主动服务、主动对接,精准推送惠企政策,梳理解决问题1327个,让好政策真正落地化作“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