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新闻 > 智能电网 > 市场
对口支援三峡工程 布局智能电网 库区前景可期
2011-11-07 00:00
来源:长江三峡集团
在2011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上,重庆三峡库区共签约项目91个,协议总投资1949.99亿元,其中包括投资160亿元的神华神东电力煤电项目和和86亿元生态保护项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三峡办主任聂卫国表示,三峡工程初步设计任务如期完成,175米试验性蓄水目标顺利实现,巨大综合效益开始全面发挥,长江生态保护和优势资源开发得到了协调发展。

千亿投资 坚强电网支撑地区发展

记者从重大招商项目签约现场获悉,本届“支洽会”期间,库区借助三峡对口支援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与对口支援省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开展经贸合作。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说,重庆正在进一步打造低物流、低税费、低要素、低融通、低物业“五低成本”的发展环境,三峡库区更是成为宜居、宜业、创富的福地。

“支洽会”期间,重庆库区签约引进了一批投资强度大、带动力强、影响广的经济合作项目,聂卫国说,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电网坚强密不可分。由于历史原因,库区经济经过产业空心化的艰难过程,电网较为薄弱。重庆市电力公司从1997年到2010年,累计投资102亿元用于库区10个主要区县电网建设、农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有力地保障了库区移民和建设。

聂卫国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先行军,重庆智能电网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宁煤入渝 多项措施确保电力供应

重庆坐拥三峡却依然缺电。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重庆电力缺口达到200万千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利物浦大学原副校长宋永华从重庆的能源结构入手,分析重庆缺电的根本原因:三峡水电大部分向华东、华南、华北输送,重庆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天然气,煤炭和石油资源比较紧缺。种种因素制约,重庆成了缺电大市。

今年夏季,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协调解决新增三峡电力入渝20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临时调配河南、湖北、江西等限电地区电力紧急支援重庆,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从4月开始,铁道部将每天一列的“宁煤入渝”专列调增为每天两列,并专门下达调度命令,要求涉及“宁煤入渝”的各路局实施“前欠后补”措施,预计全年“宁煤入渝”达到200万吨。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卫东说:“种种措施都是为了保证重庆的用电需求,确保三峡库区经济有序发展。”

缓解缺电 智能电网建设提速

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三峡后续工程建设启动,对库区电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聂卫平说,智能电网建设对库区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库区投资环境,加快产业培育,增加就业机会,为实现库区百万移民的安稳致富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重庆市电力公司交易中心市场处处长郭琳介绍,建设特高压输送通道、建设智能电网,是解决重庆电网缺电问题的主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库区电网结构将明显加强,城乡电网统筹发展,通过特高压线路的建设,形成川电外送南、北两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通道,并在库区建成特高压落地点。农村低压配电网络将由现在的10千伏升级为35千伏环网配电网络。三峡库区电网将形成以特高压为支撑,500千伏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

保护生态 库区增绿人民增收

历史上,三峡库区曾是森林茂密地区,但由于自然改变和人为破坏,森林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三峡库区仍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敏感脆弱的地区之一。

“支洽会”上,黄奇帆说,为了让三峡长青,重庆市自直辖以来,依托长江干流生态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库周绿化带建设工程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长江两岸植树造林、生态重建工作步伐逐渐加快。

据统计,目前,库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350人以上,是全国平均数的2.1倍。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要带动群众退耕还林,解决林农争地的矛盾,就必须保证农民足够的经济收入和利益预期,让农民自愿植树造林。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去草木丛生、陡坡耕地连片的三峡库区腹地,不少地方已变成葱葱郁郁、林果连片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如今的长江三峡沿岸,荒岭换新颜,形成了立体森林景观带,以前裸露的荒坡绿意渐浓,沿岸遍植茂盛,乔、灌木和蔓藤植物结合,营造出一片绚烂景致。

热门新闻
  • 1   中国电力报中国华电回顾2016系列报道之二——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之路
  • 2   广西日报:持续发力,改善营商环境
  • 3   自主创新结硕果 加快转型增实力
  • 4   国资小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央企如何共生共赢?
  • 5   能源圈:南方电网成立全球首家数字电网研究院
  • 6   国际电工委员会进入“中国时间”丨第83届IEC大会
  • 7   智能变电站建设下 电工仪器仪表产业蓄势待发
  • 8   毕亚雄:长江三峡大水电需要电网大平台大通道
  • 热线电话:400 888 8888
    联系邮箱:info@ncepupark.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座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116号    Copyright © 2021 www.ncepucloud.com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