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新闻 > 储能 > 科技
中外学者发现锂离子传输“单壁锂阱”
2020-04-22 00:00
来源:《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马骋课题组与中外学者合作,在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研究者用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直接观测到了一种奇特的非周期性结构。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通讯》。

通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对一种经典固态电解质锂镧钛氧进行观测,研究者发现大量单原子层缺陷。不同于晶界、层错等已知的非周期性结构,这种缺陷由一层化学成分、原子排列都不同于锂镧钛氧的单原子层物质组成,并且它们只会沿着特定的晶体学取向出现。这一微观特质导致所观察到的单原子层缺陷常常相互连接,形成闭合回路。

“这种非周期性结构就像单原子层构筑的‘围城’,里面的锂离子出不来,外面的锂离子进不去。”马骋说,“因此,尽管它们本身只有一个原子层厚,但却可以让相当一部分体积的材料无法参与离子传输,从而大幅降低材料整体的锂离子传输效率。”

基于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的观测结果,研究者通过理论计算发现这些缺陷尽管只有一个原子层厚,但其特殊的原子构型却可以彻底阻止锂离子在垂直方向上穿过。因此,当它们相互结合形成闭合回路后,锂离子无法进入或离开被缺陷封闭的空间,从而导致这部分材料被隔绝于整体的离子传输之外。电镜观测已证实该现象在样品中大量存在,而离子电导率将因此下降约1~2个数量级。

研究者把这种独特的非周期性结构命名为“单壁锂阱”。它的发现表明除了晶界、点缺陷以外的非周期性结构也有可能强烈地影响离子传输,因此在其它重要体系中也急需开展类似的研究。

热门新闻
  • 1   热电半导体材料 可将汽车废热转为电能
  • 2   科学家:三瓶海水发电有望供全家一年电力需求
  • 3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 4   中国首个风电电容器防盐雾试验室在深圳建成
  • 5   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新形势下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通知
  • 6   吉林省电力系统首套调压式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在农电系统运行
  • 7   237项机械、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石化、船舶行业标准报批公示
  • 8   我国核电机组齿轮箱装备技术首次实现国产化
  • 热线电话:400 888 8888
    联系邮箱:info@ncepupark.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座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116号    Copyright © 2021 www.ncepucloud.com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