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新闻 > 核电 > 产品
天津码头李长安:谱写科技领路人的芳华
2020-12-09 00:00
来源:天津码头

李长安,男,中共党员,2000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现任天津码头公司创新工作室主任、自控专家,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他从业以来,爱岗敬业,勤学善思,技术过硬,业务精湛。他主持的技术革新项目有80多项,攻克2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荣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发表论文24篇。

他主持研发的“全天候高效散料堆场单机远程无人操控系统”,填补了国内散料港口行业全天候无人翻、堆、取料一体控制技术的空白,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集团内45台堆场单机上实现了推广,生产效率提升5%,年节约操作人力成本60%。他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技术创新,为国内智慧型散料港口的探索、设备智能化水平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承担的集团级科技项目“煤炭港口柔性生产管控系统”在全球散料码头首次提出基于任务驱动的集实时历史数据库、柔性配置平台、柔性报表、智能排产、自动执行一体的智慧生产管控模式,并已经完成上线测试,实现“流程图式零代码开发”,赋能智慧港口快速落地。

勤学善思,从深耕到赋能,实现专业技能的加持

2000年,中专毕业的李长安告别了学生时代,满载着欢喜和憧憬,成为了黄骅港生产班组的一名平台巡视员,在这里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现代化的煤炭码头是设备高度依赖型企业,很多关键设备都来自德国进口,面对涉足未深的领域、陌生的英文程序,憨厚朴实的李长安凭着特有的吃苦耐劳,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学习中。

记得有一次,翻车机设备出现故障,由于电气资料都是全英文,导致一个仅需几分钟就处理好的故障耗用几个小时才修好,这件事深深触动和刺激了他。从那以后,他报考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业,开始自学英语阅读和写作,每天坚持学习不少于4小时,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睡过觉。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不懈努力,李长安“战果”累累,一摞摞厚厚地笔记本记录着他奋斗过的足迹。李长安成功翻译了公司在用的德国PLC英文控制程序和人机界面近万行的软件资料,在生产实践中,他逐渐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运用积累的经验和掌握的设备原理技能,解决了很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通过自学,2004-2012年,李长安先后取得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专科学历、电子工程本科和燕山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工作之余,他潜心攻读高等数学、自动控制、软件设计等专业理论书籍,并且注重学以致用,逐渐实现了从传统电气领域向自动控制和智能化控制领域的跨越,全天候悬臂三重防碰撞、翻车机雷达料位检测等相关技术受到了业界一致推广。

术业专攻,从“零”到“一”,实现智慧化的技术创新

2016年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时发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时代强音,此时此刻,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码头公司李长安所带领团队正紧锣密鼓的投入到“全天候高效散料堆场单机无人操控系统”的自主研发当中,以实际行动响应“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

料堆的全天候实时三维建模是堆场单机实现无人化作业的一项世界性难题,此前国内外以激光测量为主,受恶劣天气影响较大,在全天候和实时两个维度上国内没有成熟的案例,到底如何去解决?看到这个问题,李长安与不“受控”的“两个维度”较上了劲,不断查阅各项资料,开展技术攻关和对标调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次与国外港口对标学习中,李长安发现,澳洲的煤炭港口采用声波测量的二维模型指导作业,对恶劣天气不敏感,但相关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

“是否可以通过穿透粉尘、水雾的雷达波对料堆进行简易测量,结合料堆的物理属性进行复杂的数学模拟计算,从而实现全天候实时三维建模”?有了突破的想法,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李长安带领队伍开始了自主攻关。为了降低成本,他们自学数学建模技术;为了争取时间,他们不分昼夜的加班加点;为了掌握精准数据,他们反复测试、调试,无论严寒酷暑,在十几米高的煤山不知攀爬了多少次......。

凭借着这股劲头,经18个月研发,他们实现了重大突破,成功解决了技术垄断的“卡脖子”问题,“全天候高效散料堆场单机无人操控系统”研发成功,经天津市科学技术评价中心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目前在集团内45台堆场单机上实现了推广,生产效率提升5%,年节约操作人力成本60%,首次在华南钢铁行业实现了跨行业输出,促进了行业进步。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考察天津港时提出的“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重要指示精神,李长安团队又积极申报承担了集团级科技项目“煤炭港口柔性生产管控系统开发与应用”,该项目首次将“柔性配置”理念与港口业务相结合,实现了全自动计算及人工智能辅助的智能化排产、基于BPMN的生产任务配置和执行、柔性可配置报表、智能调度自动执行、生产全过程追溯,打造了全流程计划调度执行一体的散料码头智能作业工程示范。

近期,李长安同志还以港口专家的身份参与到集团“基石项目”的建设中,为生产运营协同调度信息化系统的在线监视、智能调度、平衡模型等关键功能模块提供业务支持,为集团打造世界一流的“一体化集中管控、智能化高效协同、可视化高度融合”协同调度指挥智能化平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鸿雁领头,从“个人”到“团体”,实现人才的复合培养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长安深知,工作靠大家,团队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他经常向身边的员工同事普及电气知识、传授维修技艺、帮助并带头身边的同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带徒方面,他结合电气知识和设备实际,手把手地教学,模拟各种事故现象,让大家多动手多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将自己的所知所学倾囊相授,帮助青年技术人员成长,提升团队战斗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这给了像李长安这样的高技能人才更广阔的舞台。天津码头公司党委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李长安劳模创新工作室”并获集团授牌,为广大技术人员搭建了公司级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李长安所带团队围绕港口设备智能化控制承担开展“微创新”项目80余项, 攻克20多项重大技术难题,荣获1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篇,成果获得全国质量创新大赛Ⅳ级成果1项、省部级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国际发明展金奖3项,国家能源集团奖励基金二等奖1项,增效达5000余万元。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二十年磨一剑,李长安以科技强企、科技报国为己任,凭借着刻苦钻研的钻劲儿和独具心裁的匠心,一次次对生产瓶颈大胆攻关,一次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面对失败不气馁,面对荣誉不骄傲,始终保持着拼搏向上、创新不服输的精神,坚守初心,演绎了新一代津煤人的风采,谱写了科技领路人的芳华,为天津码头公司建设“智慧、绿色、效能、平安、幸福”的世界一流港口企业凝聚了强大的力量。

热门新闻
  • 1   台湾清查日本核灾区进口产品 已下架逾4.3万件
  • 2   一张图看懂 核级取证 那些事
  • 3   轴研科技:研发精密产品进军核电领域
  • 4   台海核电:核电设备龙头腾飞在即 强烈看好特种产品业务发展
  • 5   准能哈尔乌素矿装载率明显提升助力稳产保供
  • 6   改变世界的两大产品:核电和苹果即将相遇
  • 7   核设备破损泄漏在线监测仪通过科技成果和产品鉴定
  • 8   太钢又一产品应用于我国第三代核电机组
  • 热线电话:400 888 8888
    联系邮箱:info@ncepupark.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座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116号    Copyright © 2021 www.ncepucloud.com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