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世纪80年代电力极度短缺,到现在电力供应平衡有余,在近40年的时间里,我国电力发展速度惊人,电源、电网、用户规模惊人,电力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惊人。在这些惊人的发展和变化背后,改革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改革是主旋律,改革是行业人士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电力行业取得巨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曹培玺看来,面对新时代,能源电力领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电力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3.2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各地区发用电量也都实现了良好增长。“这是近六年来最好水平,好于年初各方预期,可以说这与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密不可分。”曹培玺肯定地说。
“用电结构也在持续优化。”曹培玺介绍。“全社会用电量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69.2%,与2017年和2016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2和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所占比重为29.8%,分别上升了1.2和2.7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变化背后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电能替代工作深入推进,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电力消费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还有一点是清洁低碳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曹培玺进一步分析。非化石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所占比重达到71%,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在新增电量中占比达到28%左右,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新能源消纳问题继续改善,部分弃风弃光严重地区的消纳形势正在好转。
但曹培玺也指出,我们既要看到改革的成果,也要看清当前的形势,才能对今后的发展有正确判断。二季度以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增大,同时“去杠杆、紧信用、严监管”政策措施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收缩效应持续显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有减弱的迹象,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综合以上分析,曹培玺认为,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有一定幅度回落,全年增长7%-8%,但仍高于年初预期。
分析形势是为了实现更好地发展。曹培玺认为,在投资降速、消费放缓、出口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建议政策重心进一步向扩大内需倾斜,全面贯彻落实近期中央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从供需两端发力,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为国企降杠杆提供更有力的政策支持,以更好地发挥国企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一是培育消费市场,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除了重点引导和推动医疗、健康、教育、文旅等领域的消费升级外,在能源消费领域,继续推动工业和民生领域电能替代,持续提高居民生活电气化水平,不断扩大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发挥其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能源绿色转型、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消费环境。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政策着力点,扩大优质产能释放,增加煤炭、天然气等上游产品有效供给,畅通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下游企业的采购和制造成本,进而降低终端消费品价格,为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营造宽松的环境。
三是加大对国有企业降杠杆的政策支持力度。在国资国企改革中,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高杠杆率的非金融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做好配套政策支持。在人员安置、资金安排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国资国企改革,通过定向降准推进市场化“债转股”,降低企业杠杆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战略引导,建立控制国有企业杠杆率的长效机制。考虑国有企业的实际承受能力,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避免在降杠杆过程中触发流动性风险。
http://dzb.rmzxb.com/index.aspx?date=2018-08-21&verOrder=05&banzi=4&paperType=rmz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