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崇峰:16年,只为“天神”一吻
张崇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和空间实验室系统副总设计师。历时十六年,张崇峰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成功突破交会对接机构研制关键技术,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地面模拟试验系统,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十六年的坚守,一千多次地面对接试验,六百余次分离试验,换来了六次完美的“天神”相拥,张崇峰和他的团队用执着、智慧和心血在太空中书写下了中国“智”造的壮丽篇章,创造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颁奖辞
16年隐忍与付出的背后,是以国为重、勇于担当的航天品质,助推成功的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与古老民族更多更美的期盼。虽然没有出征苍穹,但你和你的团队依然将足迹镌刻在辽阔而深邃的星空。
2、杨爽:扶起老人 更扶起人心
杨爽,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职工。工作中的杨爽敬业奉献、兢兢业业,十余年来,她坚守装配一线,以精湛的操作技艺加工出国内最为顶尖的产品。生活中的杨爽善良淳朴、乐于助人,2015年1月18日,在北京公交车站,杨爽发现一位被人群挤倒的老人,脸部流血不止,路人无人敢扶。她赶紧上前扶起老人,为他止血,并将老人送到医院就诊。就诊过程中,杨爽一直陪在老人身边,安慰他,直到家人赶来。在“扶与不扶之惑”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今天,杨爽用当代航天人的实际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她不仅扶起了老人,更扶起了人心。
颁奖辞
在“扶与不扶”成为社会焦点和道德标尺的今天,你用不假思索的善举作出了最好的回答:扶起没有那么难,冷暖就在一念间。你以小我播撒大爱。不仅扶起了老人,更扶起了人心。
3、薛梅:竞雪梅花分外红
薛梅,中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员工。20多年来,她和作为家属的丈夫坚守荒原,用爱心呵护油井,就连怀孕期间也没有停歇,总结出“望、闻、问、切”油井故障诊断法;她用真心护小站,面对荒凉没有抱怨,面对威胁没有低头,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没有放弃管好井护好井的信念;她用忠心献石化,累计巡井35000多次,走了30多万公里,相当于完成24个长征,安全生产原油10万吨。无怨无悔,用责任和担当书写着平凡的美丽。
颁奖辞
因为责任,走进荒原;因为承诺,矢志奉献。双脚踏出巡井路,青春耕耘“责任田”。你如冬日里的腊梅,傲雪绽放,你像原野上的劲草,坚韧顽强!
4、陈牧云:你用电我用心
陈牧云,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城区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工程师、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从业以来,她自觉践行“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带领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北京东、西城区设立了34个社区服务站,连续16年为西城区福绥境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260位高龄老人和残疾家庭创新免费安装遥控节能小夜灯,开展差异化用电延伸服务760余次,直接受益群众5万余人,被居民百姓亲切地称为“红马甲”、“电力雷锋”,铸造了暖民心的服务品牌。
颁奖辞
走街穿巷,走进的是一个个空巢老人的心坎;有呼必应,点亮的是一盏盏温暖人心的明灯;你勇于创新,用心服务,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你忠诚企业,奉献社会,不愧为百姓心目中的“电力雷锋”!
5、王炳益:“货郎电工”
王炳益,南方电网公司贵州榕江兴华供电所配网综合班班长。工作16年来,一直坚守在供电服务第一线,承担着贵州最偏远月亮山区的抄表、巡线、抢修工作。针对当地老百姓出行不便的实际,他义务帮助山中老百姓捎带生活物品,传递致富信息,用双脚丈量了六个长征路,成为当地百姓最信任最亲近的“货郎电工”。王炳益荣获“中国电力楷模”、贵州省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2012年以来,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并于2015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劳动铸就中国梦》纪录片中播出。
颁奖辞
在山里、在河里,路在笑容里;在苦里、在累里,爱在背包里。货郎电工踏遍苗乡水寨,百姓盼着铃铛响,肩头再重也甜蜜。世上比路还长的,是情谊;比收获更美的,是付出。一个人的长征路,三十万员工的南网情!
6、王萍:让宝贝回家
王萍,中国华电贵州黔源电力公司安全生产部专责。2009年7月,王萍加入“宝贝回家”寻子网站,逐渐成长为贵州地区的志愿者负责人。6年来,她将业余时间奉献给“打拐寻亲”公益事业,积极帮助失散家庭寻亲,组织带领志愿者们奔赴贵州山区宣传“反拐”措施,自筹资金在贵州省多地举办寻亲会。通过不断努力,她与志愿者团队让752个家庭得享团圆。在她的感染下,公司的十多名同事成为宝贝回家志愿者,贵州地区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的665人。
颁奖辞
由己及人,幼人之幼。奉献无悔,善举无求。一位年轻的母亲,多少次熬红双眼,多少次跋涉千里,用行动诠释“不抛弃不放弃”。你就像暗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个个宝贝回家的道路。
7、张晞:汉族“扎西”点亮雪域高原
张晞,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龙源西藏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党支部书记。2007年,张晞受集团委派进藏工作,全身心投入西藏新能源发展事业,8年来,他秉承使命、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从地热、光伏到风电,创造了新能源领域的4项世界纪录,解决了近百万藏族农牧民的用电问题,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光明扎西”。2015年,张晞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当选首届“中国电力楷模”,央视大型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报道了张晞先进事迹。
颁奖辞
不惑之年,你离开温润的江南;重新出发,起点是雪域高原;追风逐日,只为心中不灭的梦想;迎风而立,人性的光辉乘风飞扬;你把光明送进偏远村落,托起藏区牧民幸福生活的梦想。
8、中国移动三沙网络建维团队:南海移动网络卫士
中国移动三沙网络建维团队。还记得仁爱礁“Welcome to China”的短信事件吗?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工作在广袤的南海上,攻坚克难,经历着生死的考验,为驻守官兵、渔民百姓和过往船只提供通信信号,筑起牢固的移动通信“生命线”。他们曾顶着被台风卷走的危险抢修通信设备,他们曾因为巨浪寒潮被困在孤岛,他们经常单程就要在海上颠簸60多个小时,他们常年过着高温高盐高湿的海上生活,十余年间,这群钢铁卫士辛勤耕耘在南海这片“蓝色国土”,把中国移动的通信信号覆盖到了祖国领土的最南端!
颁奖辞
穿越汹涌浪涛,你们将青春献给南海;历经生死考验,你们让海岛与世界相连。曾经“疆远雁不渡”,而今“音信瞬时达”。你们用赤子之心抚慰官兵渔民的乡愁,用钢铁之躯缩短与三沙的距离,用爱国之情镌刻祖国通信的印记。
9、曹锟:为炼钢而生
曹锟,武钢股份炼钢总厂二炼钢厂炼钢车间副主任。研究生毕业的他扎根钢厂最基层,倒班近10年,干过炼钢转炉专业所有的岗位,成为钢厂走过基层岗位最全、学历最高的炉长;他曾在全国炼钢工大赛上获得实际操作满分;他也曾拒绝其他企业的高薪聘请,无怨无悔留在武钢。他心系炉前,决心要当最好的炉长,并为此多次放弃管理岗位工作。他自己说,他生来就是为了炼钢。他曾带领班组实现连续70个月无质量事故,先后参与了37项技术攻关和降成本攻关项目,他带领团队通过合金替代等措施,年降本增效150万元。
颁奖辞
你是硕士炉长,也是全能技工。你有火线攻关的英雄气质,也有百炼成钢的远大志向。纷繁时代里,你用朴实的信念,坚守炉台,情寄钢铁,接地气,尽天职,让青春闪光,梦想多彩。
10、曹保刚:扎根非洲的中国“酋长”
曹保刚,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大学毕业后,他即奔赴非洲,一干就是近20年,患疟疾30多次。作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践行者,他领导中方团队在2006年拿下当时中国最大海外工程,2014年再次刷新记录,签约近120亿美元的尼日利亚沿海铁路。2014年底铺通的尼日利亚阿卡铁路成为非洲首条中国标准现代化铁路,获得两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誉。他扎根非洲,赢得尊重和爱戴,两次从土皇手中接过酋长任命书,被尼日利亚两个地区授予酋长称号,以当地最尊贵的方式表达对曹保刚的信任、尊重与感激。
颁奖辞
万里之遥撒汗水,饱受赞誉扬威名。他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非洲,他把满腔的热情奉献给了铁路。他用自己的付出和智慧证明,中国人有担当,中国人可信赖,中国人有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