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新闻 > 综合能源 > 政策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充分发挥综合能源系统作用推动能源战略转型
2021-01-07 00:00
来源:电联新媒

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解决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难题:打破能源子系统间的壁垒,在复杂的国际能源格局下规避能源供应风险、保障能源安全,破解清洁能源电力消纳难题,突破能源技术创新瓶颈,推动我国能源战略转型。

能源排放占据温室气体排放的80%左右,控制能源碳排放是当前全球多数国家控排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以煤电为基础的国家,无论从能源量级、能源结构,还是能源增长的需求来看,我国要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

综合能源战略是我国实现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的重大支撑战略,是顺应我国能源结构和用能方式变革的必然选择,构建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解决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和难题:打破能源子系统间的壁垒,在复杂的国际能源格局下规避能源供应风险、保障能源安全,破解清洁能源电力消纳难题,突破能源技术创新瓶颈,推动我国能源战略转型。

当前,综合能源在我国的落地实践中,还存在各能源系统之间严重壁垒,融合困难,配售电价机制不顺,市场主体地位模糊等障碍,无论是运行机制、商业模式还是技术标准体系都尚未成熟,制约了综合能源服务的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综合能源的发展,不仅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持续性的产业培育,还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跨界融合的能源技术支撑体系。而要实现所有这一切,需要来自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推动,将综合能源服务纳入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对综合能源服务进行专项规划,集纳各方力量共同开展规划研究,做好顶层设计。

近日,国家能源局表示将综合能源服务纳入国家能源规划,并提出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建设能源电力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见国家层面对于综合能源的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随着以5G、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新基建战略的启动,和“云大物移智”等信息通信技术在能源电力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促使能源流与信息流深度融合、互惠共赢能源互联网生态圈的建立。

需要强调的是,综合能源的顶层设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但其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原则,是要在规划的过程中,以综合能源的思维和系统整体优化的原则来进行规划,大力改善各种能源单独供应、互补水平低的发展现状,致力于横向实现多能互补,纵向实现源网荷储协调。

目前,民营互联网企业、信息通信技术企业等积极跨界能源领域,是推动综合能源发展的新生力量。对于国有能源企业而言,发展综合能源,需以价值思维替代传统规模扩张的思维,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实际上,不仅仅是针对综合能源,在当前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能源革命不断深入推进的大势下,国有能源企业的战略转型必须抛弃固有思维和传统观念,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同时,由于参与到综合能源服务市场中的主体多元,建立科学、合理的效益评估体系十分重要。综合能源服务的目标和效益是多维度的,但最关键的评价指标为“两高三低”:“两高”指用能效率提高、系统运行可靠性提高,“三低”指用户用能成本降低、系统碳排放降低和其他污染物排放降低,按照这样的五个目标来对综合能源项目的商业运营进行效益评估。

综合能源是能源电力系统演化的大势所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综合能源的发展需快马加鞭、全力以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电力市场的建设完善,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优化,综合能源在我国将拥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土壤,在能源转型中更加充分地发挥作用。

热门新闻
  • 1   南网能源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板上市网上路演成功举办
  • 2   “跨年行情”刺激钴价暴涨 年前或冲击35万元/吨高位
  • 3   中央补贴全国首位,山东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驶入快车道
  • 4   2020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5   2020年全球新能源500强揭晓,能源数字化公司能链集团为何上榜?
  • 6   雄安新区综合地质调查:浅层地热能供1亿平建筑物供暖、制冷
  • 7   全国高校首个综合能源服务项目,高校用能的标杆
  • 8   2020年中国加氢站全球第二,成本下降30%!多功能、液氢、母子站成亮点
  • 热线电话:400 888 8888
    联系邮箱:info@ncepupark.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座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116号    Copyright © 2021 www.ncepucloud.com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