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郭冠豪刘慧婷 报道 2020年11月27日凌晨,跟往常一样,忙碌一天的驻村干部杨利平正准备睡觉,突然听到手机响,“不是大家说的好,是你们的工作确实做的到位,都辛苦了!”、“你们都是亲力亲为,我们做为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早点休息哈!”在驻村工作微信群里,简单的聊天内容,简单的几句话语,让杨利平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心里暖暖的。
每当夜幕降临,驻村干部杨利平正在过着另一种“夜生活”,或许正在贫困户家入户走访,也或许正在去往贫困户家的乡间小路上,还或许正在办公室调整扶持措施等。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驻村干部杨利平的不易和艰辛,群众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夜访攀亲”摸底细。为了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工作,杨利平经常选择“错峰入户”开展工作,与群众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用关心的话语拉家常、问冷暖,做留守儿童的“父母”,做空巢老人的“儿女”,在雪中送去炭火,给暗夜送去曙光。
“农民夜校”传知识。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杨利平利用农闲时间、茶余饭后组织老百姓开展学习,讲解脱贫攻坚政策、种养殖技术、惠民政策等,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提高老百姓致富水平。
“挑灯夜战”做功课。在脱贫攻坚显著成果下,整建的资料在逐年减少,但必须的户档案、村资料,杨利平都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针对常年在外务工的贫困户,杨利平利用晚上时间打电话、做工作,传达扶贫思想,宣传扶贫政策,增进彼此交流。
谁不喜欢轻松自在地休息,谁不喜欢与家人其乐融融地玩耍,但肩负脱贫攻坚的使命,想让身后的老百姓能致富奔康,杨利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他的“夜生活”虽然没有城里人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但他依然自信、充实、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