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10时许,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较计划提前半年。
工程投产仪式以视频连线方式在北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工程的三个换流站同步举行。仪式上宣读了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国家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章建华,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袁野,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林克庆,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刘宏武,云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宗国英,贵州省副省长陶长海,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王琳出席仪式并讲话。章建华下达工程投产指令。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主持仪式,南方电网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曹志安介绍工程建设情况。
作为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工程从云南出发,跨过1452公里的高山河湖,把电站丰沛的水电分别送往广东和广西的用电负荷中心。其提前投产,为寒冷的今冬送上充足的“民生电”,更为两省区送上清洁的“生态电”。
工程预计每年送电330亿度,相当于海南省一年的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工程投产后,南方电网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将从2019年的52.9%提升至54%甚至更高。
工程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是国家首个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
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的世界第一,主要设备自主化率100%,有力带动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和设备的国产化。南方电网与国内相关厂家共同研发的柔性直流关键芯片(IGBT)成功应用到工程中,打破了国外少数厂家的垄断。
“这是一个领跑世界的超级工程。它的提前投运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提升到空前水平,开创出新的输电模式,为世界电网发展提供大量宝贵的经验。”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电网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李立浧表示。作为世界级工程,其技术难度、复杂性都达到了当前输变电领域的世界最高水平。
自工程建设以来,南方电网公司解决了“单一模块故障导致系统闭锁”、系统运行方式优化等世界级难题,在世界上率先建成系统全面的特高压多端混合柔性直流技术知识产权体系,创造了19项世界第一,进一步擦亮“特高压”的国家名片。特别是,南方电网公司全力推动关键原材料(器件)研发与应用,牵头解决“卡脖子”问题,维护特高压直流技术全产业链安全。工程包括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柔性直流变压器、桥臂电抗器在内的主要设备自主化率100%,原材料(器件)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孙维锋 张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