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初心不改,十年砥砺前行。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瞬,但在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天明发电公司的发展史上却厚重而丰盈,深刻而生动。
回望十年来为天明建设呕心沥血的难忘历史,回眸为天明事业接续奋斗、不懈追求的创业者、建设者、奋进者、支持者们,一个个拼搏奋进的足迹,一个个激流勇进的身影,一次次不畏艰险的攀登,都让人心潮澎湃,都使人心存感恩,都教人永远铭记。
2011年,天明项目开始筹建,落户于美丽富饶的四川省江油市。该项目由50万吨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和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构成,既是四川省唯一开工建设的百万机组项目,也是四川公司成立后的首个基建项目。作为四川公司的生命工程、腾飞工程,全体参建人员怀揣梦想,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十年磨一剑。
2021年8月,该公司1号机组顺利并网发电,历经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以坚强的毅力、超前思维孕育的天明项目,终于迎来了投产发电的开局之年。
筚路蓝缕立初心艰苦创业求突破
创业之初,天明人赤手空拳,在办公生活极其艰苦的条件下,10来名“开疆拓土”者,多次论证厂址场地建设,多处寻找办公条件,多方论证考察方案设计。经过科学分析了四川地域条件和火电资源对提高四川电网可靠性、安全性特殊作用后,充分利用江油地处成都—德阳—绵阳负荷中心良好的区位优势,明确提出“站在生产的角度策划,用基建的方式落实”,在水电资源大省四川建设一座划时代、里程碑、有品位的火电工程,为社会发展提供绿色经济能源,把天明项目建设成为“低能耗、柔性、智能化”的品牌工程、本安工程、样板工程和盈利工程。
为实现打造一流现代生态能源企业的伟大梦想,第一批天明人团结一心,敢为人先、善为人先、能为人先,秉持办法是想出来的,事情是干出来的,道路走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创业初心,以坚韧和毅力,使命和担当,在困境中突破一个个难题,走出了一片新天地。他们以打造成“低能耗、柔性、智能化”精品示范电厂为己任,努力克服自然条件艰苦简陋、老百姓观念传统等重重困难,在一家废弃的蚕茧收购站“安营扎寨”,10来个人的建设团队克难而进,勤勉工作,先后分三批次组织村民代表、江油市人大代表,实地参观考察宁海电厂、台山电厂,向政府、主管部门和当地百姓广泛宣传项目建成后对四川电网安全、电量保供和绵阳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耗时近半年,对2003以来五大发电集团百万级火电机组的10个项目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以数据为依据因地制宜,大力开展系统和方案设计、设备选型、运行控制等方面优化工作,最终以一流的技术指标和实干奉献的央企担当赢得当地政府和村民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为项目建设打开至关重要的突破口。
坚守初心不动摇砥砺深耕破难题
受制于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等诸多因素影响,天明项目的建设过程可谓一波三折。为被正式纳入四川省节能发电排序并获今年电量安排,该公司各部门凝心聚力、相互配合,通过积极协调政府主管部门和省电网公司,在极为复杂的四川电力市场形势和电力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的制约下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获得纳入全省统调、并网调度协议和节能调度排序等重要政策批复,坚定了天明项目如期投产的步伐。同时,为实现两台机组能够转入商业运营的目标,该公司始终秉承“管理提升、向前一步”管理思路,第一时间成立经营攻关团队,收集整理相关政策进行研究和分析,并积极调研其他省份的经验做法,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省发改委、经信厅等单位,同时指派专人负责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做到向政策要效益,最终顺利取得上网电价的正式批复。
在破解每一个难题的背后,天明人用不懈的努力铭刻了一个又一个难以磨灭的奋斗印记。项目自2011年筹建开始,起起停停,冷热转换,煎熬了人心,磨炼了意志。管理团队始终坚守建设“低能耗、柔性、智能化”精品示范工程目标不动摇,为祖国的生态能源赋能、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助力、为绿色的智能电网添彩,成为支撑建设者们不断向前的强大精神支柱。3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和奋战,全体参建单位和该公司员工的所有追求、奉献、积累、呈现与等待都将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祖国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最为平凡而又最为坚固的能源基石。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十年砥砺奋进,天明项目终于迎来开花结果的收获季节。
管理创新有特色 企业文化有特质
建设初期,该公司立足长远谋未来,在充分考虑原四川公司缺少有经验的基建管理人员现状后,针对全固定总价承包方式,充分调研分析其他总承包项目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一体化”总体管控思路。根据建设模式特点,推行建设目标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劳务资源一体化、大型机械一体化、大宗材料一体化、技术方案一体化、工程标准一体化、信息网络一体化、生产基建一体化、党建行政一体化的“十个一体化”管理,建立一体化管理制度119项、管理标准84项,确定258项优化建议。通过近九年不断的探索改进,率先在国内摸索出一套可借鉴和复制的真正意义上EPC管理模式,真正锻炼了一支国内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EPC管理团队。同时,针对四川电源结构特殊性及中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的特点,该公司始终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适应市场环境”为原则,不单纯追求技术指标最优,确定“确保国家优质工程奖,争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建设目标,特别是宽负荷高效方面,在主辅机选型、系统和运行控制优化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实现质量管理六化、工程建设生态化、综合效益最优化,为项目投产后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天明人始终秉持“实干、奉献、创新、争先”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传播,贯穿于项目跑办、工程策划、投资控制、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中,始终鼓舞着天明人不畏艰难、不惧挑战。在天明特有精神文化的引领和感召下,以“带团队、育人才、建精品、出经验”为目标,围绕项目建设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我与天明共成长”、“融聚资源 清洁发展 共建精品工程”省级劳动竞赛、青年创新工作室等系列活动。通过公司网站、企业文化手册、工程宣传片、一体化的办公后勤管理、劳模巡讲、标准化工地建设、员工幸福工程等方式、载体,全方位推动企业核心文化落地,有效凝聚了建设“美丽天明、幸福天明”工程合力,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在近十年的持续积淀中,天明广大干部员工拼搏进取、同向共进、同力共为,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积淀下来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日渐形成契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符合集团“实干、奉献、创新、争先”企业精神,具有天明公司特有的“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企业气质。
重任在肩,使命光荣。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在上级公司正确领导下,天明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将和所有参建人员一起,在前行的道路上以最强烈的责任担当、最有效的工作举措、最过硬的实干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未来可期,不负韶华的工作激情,继续一往无前,全力推动项目安全、优质、高效建成投产,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为助力四川公司打造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电力能源企业,交出不负这个伟大时代、不负无数建设者洒下的汗水、不负组织认可、不负老百姓信任的优秀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