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新闻 > 核电 > 专家
壮丽70年|核电赴法“黄金人”与中国核电“黄金时代”
2019-09-26 00:00
来源:中国能源报

北极星核电网讯:1989年4月19日,一架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起飞,前往巴黎戴高乐机场,机上载着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第一批赴法培训的未来运行骨干。

临行前,刚满三岁的女儿靠在我胸前,抱着我久久不撒手。想到一家人又要分离,泪水涌上了眼角。这两年来没日没夜地学习,睡觉都带着耳机,梦中还背着单词,频繁考试,层层淘汰,终于熬到去EDF(法国电力公司)进修的日子。到了法国,又将面临什么?一道道关卡迈得过去吗?想到这些,我心潮起伏。

下飞机后,我们赶往位于巴黎市中心的EDF总部。一路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车流滚滚,各种私家车和巨大的广告牌令人眼花缭乱。在巴黎短暂停留后,大家便奔赴各自实习的电厂,我们STA七人被分配到法国西南部的布拉叶电厂。

住地位于电厂十几公里外的一个小村庄,几栋楼临河而建,村子就十来户人家,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四周一片静谧。安顿好后,EDF的培训负责人开车带我们去采购生活用品,同时为第二天到达的同事准备团聚晚餐。村里的超市不大,但商品琳琅满目见所未见。彼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最繁华光鲜的地方就是深南路,长城大厦一号楼周边还全是鱼塘,商品限量限购抢购的日子还时有发生。当时,我们在国内每月工资三百元左右,和内地几十元比已是高薪,但当时法国法定最低工资是五千五百法郎。

来不及感受落差,我们便一头扎进了枯燥寂寞的学习生活中。虽然已在国内苦学了两年,也做好继续吃苦的准备,但高强度的学习和严苛的考核远超想象。经过入厂安全培训后,我们便跟着运行人员三班倒。早班四点起床,下班就待在宿舍,除了自学,就是看电视,最多在葡萄园的小道上跑跑步。

同行七人分在不同的班次倒班,平日难得碰面,轮到集中课堂培训,大家见面寒暄热闹一下,跟过节一样。大概一个月后,利用到巴黎警察局办理居住证的机会,我们才真正一睹巴黎市容。

几个月后,我们被安置到了临近布拉叶小镇的EDF村子里,还有了几部自行车,闲暇可以去稍远的地方走走。培训期间,我们曾多次到诺曼底的港城(CAEN)上模拟机,在火车上看看法兰西宁静美丽的乡村风光,心中总会生出满满的惬意。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每两周要交一份学习报告,经历一次面试,日复一日,终于完成了二十个月的学习任务,并通过了EDF对应的岗位考核授权。

异国他乡,书信成了我们最大的牵挂,偶尔给家里打一次长途,要提前在信里约好时间和公用话机,只为听听家人熟悉的声音,互报平安。思念女儿、思绪难平之时我曾写下一首小诗,后来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

到法国不久,有段时间和国内的书信中断了,下班后我们总呆呆地坐在宿舍台阶上,盼着邮递员送来故乡的消息,也深刻理解到祖国稳定安全强大对海外漂泊的人多么重要。

1990年12月,在法国的学习结束了。彼时,世界风云变幻,而中国却坚定地走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我们这批后来被称作“黄金人”的赴法学习先行者,与几代核电人共同创造了中国核电发展的“黄金时代”。

时光如白驹过隙,但在法国的学习时光注定是最难忘的。在那些远离祖国的日子里,如果我们没有一颗对祖国的赤子之心,没有黄金般坚定的信念,没有沉下心来踏实学习,那中广核的历史上将不会有“黄金人”书写的篇章。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面对新的考验,这段磨练意志、考验心智的“镀金时代”总会给我勇气与力量,也深刻体会到唯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原标题:“黄金人”的信念

热门新闻
  • 1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锡凡:加强电力系统防护电磁脉冲的研究
  • 2   魏建国:十二五中国能源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
  • 3   工程师隋永滨:核电装备自主化是国内核电走出去的重要保障
  • 4   张廷克:面对“新电改”核电行业应主动研究学习
  • 5   工程院院士叶奇蓁:我国核仪控产业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 6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调研海南核电
  • 7   国电投王炳华:核电长远电价具有竞争力
  • 8   汪永平:海南主力电源建设不妨试试核电
  • 热线电话:400 888 8888
    联系邮箱:info@ncepupark.com
    联系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主楼D座
    京公安网备11011402011116号    Copyright © 2021 www.ncepucloud.com Rights Reserved.   北京华电能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