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邯郸公司50.4万千瓦退城进郊替代项目获得河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项目的核准为不止为成功转型奠定基础,更为高质量创一流注入全新动力,五代邯电人的企业发展梦终于圆了。
“项目规划的两台供热机组建成投产后,将可向邯郸市1600余万平方米区域提供充足优质热源。”这不仅可大大提升邯郸市集中供热能力,更是对优化城市布局、促进节能减排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在当地被誉为真正的民心民生工程。
老厂焕生机,旧事谱新篇,这都源自于一个“搬家”的颠覆性想法。
谋定而动 突破城市电厂发展瓶颈
在河北省邯郸市这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坐落于城区西侧的邯郸公司源源不断的向城市输送着电能和热能,助力着城市的发展和壮大,温暖了一个又一个冬天,三根直插云霄红白相间的烟囱也逐渐成为地标性建筑。
1958年1月1日,邯郸公司成立,选址市郊东北苏曹乡蛤蟆沟。11月10日,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比预计提前5个月起机发电,股股电流顺着电线进入居民家中,古城的夜晚亮起了新中国的光明。
按照国家“二五”计划整体布局,紧跟工业及手工业复兴大势,邯郸公司瞄准电能供给缺口较大这一客观情况,大力开拓发展企业,全面提升装机能力,先后克服外籍专家撤离、洪水淹没电缆及邢台特大地震等困难,于1966年达到9.6万千瓦装机,成为华北南部电网供电核心,供电能力占邯峰安(邯郸-峰峰-安阳)电网73%。
1968年,获评邯郸市优质供热企业,市政府颁发“发展供热事业,造福邯郸人民”锦旗;
1989年1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先进集体称号”;
1999年10月,四期两台20万千瓦机组正式投产,实现从老式中温中压缸机组到高温高压缸机组的跨越;
……
邯郸公司发展壮大的同时,城市规模化扩张也异常迅猛。到2003年初,原本的“城郊电厂”已被林立的高楼包围,成为一座“市区中心”电厂。到2006年,环保新要求规定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重工业及燃煤类企业,市区电厂形势岌岌可危。
城市规划、环保要求、社会供热、企业发展、职工稳定……一项项迫在眉睫的难题摆在眼前。邯郸公司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一方面深化环保改造,先后实现超低排放、低氮燃烧、脱硫脱硝、废水零排等项目,努力构建生态和谐型火电企业;一方面放宽眼界,将视野从城市转向远郊,大踏步迈出去突破发展瓶颈。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抱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决心,邯郸公司历任领导班子想办法、谋出路,以职工所需为所求,以企业发展为目标,提出“保本部、干东部、闯外部”的战略理念。2010年初,邯郸公司东郊项目部成立,一场肩负几代人梦想的“东征计划”迈出了第一步。
查图纸、找容量、精设计、跑核准,项目团队大力发扬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日未出而作,日已落难息,舍小家为大家,四处奔走找寻突破。2012年12月30日,邯郸公司东郊热电2×35万千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同时被河北省政府列为当年项目重点推进计划。
2015年8月22日,以“高标准开工,高质量完工,建设一流精品工程”为理念,三个项目标段同时开工建设。通过清单化管理严抓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质量,专业负责人、施工人员和监理三方通力协作推进项目,运行人员远赴辽宁、湖北、山东三地学习新机组相关知识和操作重点……一个个邯电的星星之火正逐渐汇成一支希望火炬。
2019年6月7日,东郊1号机组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6月27日,东郊2号机组顺利移交。至此几代人的邯电梦有了着落,老企业正在不断破除固有壁垒,新的希望之种正在邯郸市肥乡区萌芽成长。
兴业为民 谋员工幸福造社会福祉
对于邯电人来说,东郊项目的成功竣工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在项目核准当天,另一项计划已经悄然始动。
“项目核准开工建设了,前期办公室一般就转成工程项目部投身工程了,但是邯郸公司却另辟蹊径,办公室人员保持工作状态和高度责任感,马不停蹄又去寻求新突破。”前期项目部主任李广昌介绍道。
按照“退城进郊”项目规划,除去新建2台35万机组外,老厂退出将可在郊区等容量建设新机组。这对被发改委【1404】号文件限制核准建设的火电企业来说,无异于山穷水尽后的柳暗花明。围绕“退城进郊”的郊二期项目如何开展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
“只要有1%的希望,那我们就付出99%的努力。”这既是邯郸公司项目发展的理念,也是邯电项目人的做法。
按照机组容量计算,东郊一期项目定员在320人左右,如果没有新建项目,那么随着市区老电厂的退离,将有500多名企业干部职工要面临必须分流的抉择。要告别工作生活几十年的家乡对谁来说都不容易,更别说许多员工都是世代在此繁衍生息。
东郊二期项目是企业和职工的未来,更是邯郸市民暖冬的保障。作为邯郸市最主要的热源点,从肥乡区经过近20公里的管路沿线供给过来的热源难以完全满足主城区人民的冬季需要。“老厂如果全部退出,将会遗留近1600万平方米的供热缺口。”
邯郸公司将东郊二期项目视若珍宝,对其评价是“来之不易、倍感珍惜、全力以赴、务期必成”。依托“退城进郊”政策优惠,以保民生供热为切入点,邯郸公司加强与市政府和发改委沟通,综合考虑市区环保、减煤量压力,四方奔走、全力协调,争取获得项目许可。
在集团公司和国电电力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前期办公室捷报频传:
2014年10月17日,与市政府就老厂东灰场处置情况有了初步定论;
2015年5月29日,邯郸市政府要求市发改委组织牵头,各部门全力配合新替代的热电联产项目;
2016年6月27日,省发改委到邯郸公司调研,并就退城进郊项目作出再部署;
……
经过几轮次洽谈协商,邯郸市政府与国电电力就邯郸公司退城进郊项目的内容达成一致。2017年5月26日,国电电力与邯郸市政府签订了《国电电力邯郸热电厂退城进郊建设东郊项目框架协议》。协议约定市政府同意邯郸公司享受退城进郊政策优惠,加快实施东郊二期项目建设,待东郊机组建成投产替代邯郸热电老厂为主城区供热后,老机组将予以关停。
通过吃透政策、分析时局,邯郸公司老厂和东部灰场争取到土地变性出让返还,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其部分收益将直接用于新机组的建设和运维,让新厂“零负债、零压力”,真正实现了以“退”为“进”的顺利转型。
为企业跑项目二十余年,曾获国电电力感动二十年人物、“十杰员工”的孙立周闻讯后眼含热泪,“这是为子孙造福,也是为邯郸市发展做贡献。”
时不我待 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
2018年元旦假期,天气回暖,北风渐弱,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庆祝新历年的到来。“事情怎么还没有定下来,这都快拖出农历年了!再不确认方案,谁也别想过好年!”放下电话,邯郸公司前期办公室副主任张俊田面露难色。
框架协议签订后,由于城市环保要求和减煤量指标等问题,最初的装机计划难以实现。
规则变了,打法必须赶紧跟着变。邯郸公司协调市政府及市发改委主抓项目推进的负责人和设计院专家组成考察团,先后到新型燃机和燃气机组的生产厂家和在运电厂进行调研。
经过综合考量,一套“35万千瓦加15.4万千瓦背压机组”的新方案通过评审,递交到政府相关部门。
2018年1月中旬,新提出的方案得到认可,项目推进出现新曙光。
按照“责任层层分解,压力逐级传递”的要求,邯郸公司实施“月计划、周盘点、日汇报”制度,前期全员倍感压力之大,加之项目的成败与否直接决定千名员工的未来归属,其责任之重更是可想而知。
“跑项目就是跑马拉松,跑十多年核准的多了去了。但是东郊二期不一样,不拼命冲刺,很有可能就再也没机会核准了。”刚做完腰椎间盘凸出手术的工程专责赵广元躺在病床上,从麻药劲中恢复的他忍着剧痛继续通过手机翻看铁路沿线审查设计文件。
天助自助者,佛度有缘人。在前期人的四处奔忙下,项目推进愈发顺畅。2018年4月取得省、市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5月取得报过市国土局在内的9家相关单位选址认证意见回函,6月被纳入国家火电项目规划……到2019年9月,土地预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选址意见书等重要文件全部通过,核准准备工作已完成近八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来成了卡在核准门前的最后一道难关。3月初疫情爆发期,项目列规文件急需送往国家能源局和华北能源监管局。等?疫情不知何时结束,核准机会可能就此溜走。不能等!
打定主意后,张俊田和李贵景兵分两路,在做好完全防护措施后向着目的地进发。“那次坐高铁可能是最豪华的,整列车厢就我一个乘客。”李贵景谈笑风生的回忆着送文件的故事,“到人家得指定地点后,在距离约50米的马路对面,我看到了办事人员,伸手确认彼此后就把文件压在石头底下走远,办事人员再过来取走文件,整个过程跟特务接头似的。”
正是疫情期间义无反顾的“逆行”争取和拳拳诚意,让项目于7月22日划出范围,得到列规核准的机会。
到9月28日,一纸喜报赫然出现在邯郸公司网页上——热烈祝贺退城进郊项目获得核准!该公司干部职工的微信朋友圈沸腾了。而此时的前期众人,终于可以暂时喘一口气,睡一个囫囵觉了。
东郊二期项目将严格按照“六型火电厂”要求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供热面积将达到1600余万平方米,可完全替代老厂供热,与东郊一期项目共同构建生态和谐的新型火电企业。
在项目核准前5天,邯郸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也打响了第一枪。遵循集团和国电电力“大力发展新能源”策略,跳出传统火电前期继续跑火电定式思维,开展风电、光伏在内的项目跑办培训,扬旗以火电为基风光互补的复合能源企业。
登山者不畏险峰,追梦人不惧路远。跟随“十四五”电力规划,邯郸公司将继续做精做优主业,生产更加安全环保可靠的电热能源,努力构建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供给中心,全力续写百年老“电”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