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工作者”“金牌工人”“劳动模范”“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这些标签统一在一名员工身上。他叫刘兵,是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天荣公司一名设备维修工,近日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翻阅一代代劳模的事迹,在他们身上,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对得失的“傻”交织在一起,这也正是企业发展中所需要的定力、闯劲、韧劲,标注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的奋斗底色。
勇于履职尽责的责任担当
自从穿上煤矿工人工作服那天起,他就立志要出色地干好本职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是刘兵对自己职业生涯做出的规划。
“规章不离手,安全不离口”。面对煤矿井下的工作安全隐患多、环境差、局限性大等安全瓶颈,在天荣一矿技改安装工作中,他带领电工班保证质量安全地如期完成瓦斯抽放泵站、瓦斯抽放管路、地面绞车、井下绞车、主井大倾角皮带、井下中央变电所及多个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供电系统安装、调试、回撤等任务。
“平时,我很喜欢动手捣鼓机电设备,尤其是对机械设计特别感兴趣。”工作之余,刘兵经常在晚上读一些关于机电制造的书籍,静下心来研究设备图纸。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既丰富了自身业务知识水平,又不断提高了驾驭工作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自己从一名机电管理工作的“热心人”转变成为用专业知识武装起来的“明白人”。
2013年11月底,天荣一矿偶遇突发状况,刘兵带着他的团队,在寒冷的冬季,每天抢险救灾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渴了喝一口带冰碴的矿泉水、饿了啃一口冻僵了的馒头,圆满完成了井口筑建临时蓄水池、安装供水管路、制氮机、解体主通风机及搭建运行车间等任务。
同时,成功改造了瓦斯泵站阀门控制系统,使形同虚设的控制设备真正的运转起来,节约数十万的外委维修费用。
劳模并不是光拼命干活。新时代对劳模有了全新的要求,要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增强新本领,努力成为有技术、有智慧的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
由于工作原因,部分机修人员调离了天荣矿区。无形中,给留守矿区的电工增加了工作量。
人员缺乏,刘兵带领4名司炉工,边学边干,虚心请教,积累经验,工作范围涉及电焊、气割、管道疏通、屋顶做防水等等,被职工们亲切地誉为“万事通”。
引领创新创效的青年工匠
面对纷至沓来的荣誉和光环,刘兵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练就的一身过硬技能,只有扎根煤矿技术升级,立足电修事业,奉献于矿山发展建设才最有意义。
高效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珍惜每一分钟。
严格遵守时间,对工作尽心尽力,是刘兵对自己的要求。每天上班总是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最后一个离开工作现场。
2014年,天荣煤矿停产,为了减少费用支出,刘兵带领两名机修工,在节约材料、合理利用旧配件前提下,仅用1000米铝芯线,如期完成了全矿低压供电线路的整改。
在日常维修中,他始终把“节约”放在第一位,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总是把能修复的设备尽量修复,不能修复的设备拆了当配件使用。
工作之余,刘兵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把已经报废的30多台开关,成功修复重新使用。
“一勤天下无难事。”是刘兵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次,该公司瓦斯泵站阀门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电控阀无法正常启动,只能靠工人手动运行。与厂家多次交涉,希望通过技改解决手动难题,厂家给出的回答却是不可能。
刘兵决心自己解决这道难题。他结合系统图纸,查线路、查程序,层层排查故障原因,通过修复开关、更换线路,采取相关措施后,电控阀门又恢复了安全运转。
有了这一次的成功经验,刘兵带着他的小团队,又陆续修好全矿的10个电控阀门,节约维修费用10多万元。
甘愿倾心传授的青年师傅
当一个人把每件事都做到极致时,就会不知不觉成为身边人的榜样。
“ZDY6000LD钻机检修完了,主泵压力还是达不到25Mpa,可是,我已经把所有的液压系统都排查了个遍。”
“这是因为检修完,用的还是没有清洗更换弹簧的主泵控制阀导致,你清洗一下控制阀再试试。”
“刘师傅,求帮忙。开关已经检修完了,但是还是不能正常启动,您帮忙看一下吧。”
“检修排查步骤错了,检修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按照开关的线路图进行排查检修,这样才不会错。”
......
这是刘兵和徒弟杜小军日常对话的一个缩影。
最多时候,刘兵一个人带了7个徒弟,而且每个人功底都不相同。刘兵带着他的徒弟们,每天从了解生产及设备运转情况开始,每周必须入井掌握全矿各单位采掘机电设备的使用、检修和维护情况;对地面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更是一刻也不敢放松。在开工前,先给他们讲理论,然后结合实际,实操当中,让徒弟们自己动手,刘兵在旁边监护,直到每一个人学会为止。
现在的杜小军已经从一个“一无所知”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检修“大拿”,各类钻探设备检修及开关出现任何问题,他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到“病根”所在。
就这样,每天如一,把他所熟悉的业务知识都倾囊相授,如今,他的徒弟已经遍布公司所属各生产单位,成长为机电技术骨干。
刘兵,用13年不变的追求,在矿井深处书写了平凡而动人的篇章。他让生命的激流随矿井巷道不断奔腾、延伸,成为矿井深处最亮的一盏“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