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安全,设计是源头。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工程设计公司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从传统的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的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探索迈进,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底线”意识,以落实安全逐级责任制为核心,以遏制安全生产事故为目标,丰富安全管理手段、夯实安全管理理念和意识、走出了一条靠制度激发动力、靠内实打牢基础的安全之路。
提高防范意识,筑牢安全防线,该公司以制度化、智慧化、标准化“三化”为抓手,以一万之努力,防万一之可能,创出了一片安全管理新视界。
制度化:以标准化制度落实责任
安全无小事,制度是关键。5月,龙源工程设计公司该公司把落实安全制度建设作为安全工作的头等大事,根据公司领导班子和部门变动情况,重新调整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在安全生产委员会的带领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不断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先后修订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外出人员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完善了《生产外包安全管理规定》,细化了安全业务流程节点控制清单。
这些制度厘清了公司各部门、各岗位和公司外委单位的安全责任,健全了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生机制。其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中要求各部门应根据各自业务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对部门员工加强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同时针对新设备的使用,要求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和操作规程,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在《生产外包安全管理规定》中,制定外包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将承包方、监理方纳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向其宣贯集团公司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工作标准,同时对外委单位的履约行为、安全管理、违章作业、文明生产及安全环保等情况细化监督、检查及考核。使其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考核,让安全监管“无死角、全覆盖”,有针对性地提升安全管理业务水平。
智慧化:让安全监控拥有“千里眼顺风耳”
智能风电场是在风电生产管控过程中,引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围绕风电生产,创新技术驱动,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推动风电场的数字化、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实现风电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
智能风电场也是“一流应用、两大系统、三级管理”的统一集成。其中,“两大系统”指生产监控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具备运行、检修、安全管理等功能。龙源工程设计公司在智能化风电场建设设计方案安全管理上遵循“统筹考虑、分布实施”原则,依靠信息化的巨手,让数据多跑路,助力智能风电场实现现场管理安全。
该方案中建立的设备全状态监测一体化平台及全场智能辅助控制系统,采用智能传感及检测技术、智能图像识别、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对发变电设备运行环境、运行状态、健康状况等全量数据进行采集,建立全场无线网络全覆盖及人车定位系统,通过GPS、北斗定位等技术,对现场作业人员、车辆、船舶的位置进行实时跟踪,对位置偏离作业区域等情况进行自动告警。利用视频、红外影像等智能分析技术进行作业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火灾等情况的自动辨识报警等,运检管理模式可从事后追责转变为事中控制、事中处理、事后分析,实现监控系统自动化、智能化,变“被动监控”为“主动预警”,提高工作安全生产效率,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智慧化“无人值守”风电场,该设计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与黑龙江、辽宁、湖南等风电场的初步设计中,提高了风电场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标准化:筑牢安全管理“第一道壁垒”
无规矩不成方圆,标准化是前期设计的基石,标准统一的准则也为安全管理筑牢了“第一道壁垒”。长期以来外委作业没有标准的手册和清单,龙源工程设计公司以《生产外包项目安全管理规定》《“十必须两严格”实施细则》为编制依据,根据该公司的新增业务编制了《外委作业安全管理手册》,立足于事前预防,着力提升公司外委工作的安全管理。
该手册包含线路测量、道路测量、地质勘察、测风塔工程、地形图测绘五个方面。手册规范了公司在地形图测绘、线路道路等外委单位外业阶段安全管理方方面面及流程规则,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勘察工作安全及勘察人员的安全健康。该公司勘测设计部、事业部是外委单位道路设计的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把关部门。该部门根据外委单位在各个阶段执行情况,如实评价和反映外委单位工作情况,对外委单位评价打分,计划经营部参照项目负责人对项目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出现一般及以上事故或评价不合格的外委单位将取消外委资格并列入黑名单,列入黑名单的单位不再允许参与本公司外委项目的报价或投标。切实安全解决应急预案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急演练不入脑、不入心,现场处置方案不适用、难操作等具体问题。
新时代,安全生产,担当有我。该公司将以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继续发掘安全管理新动力,拓宽安全管理新渠道,摸索出一套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为实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