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5年,从全国2000余家风电场脱颖而出,荣获全国电力行业风电场运行指标对标5A级荣誉称号,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内蒙古新能源哈达图风电场,一个地处锡林郭勒北部容量仅49.5兆瓦的风电场,不断创造着风电安全生产的不凡业绩。
成绩背后,是该公司上下齐抓共管筑牢安全基础的坚守,是该公司10年来创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努力,更是该公司全员攻难克艰持续奋进的信心。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无小事,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发展理念,从点滴做起。”这是该公司哈达图风电场副场长陈钊每天班委会都要强调的一句话。
如何提高全场人员安全意识,该公司在强化安全思维上下功夫,通过采取“网络+现场”不定期、不定型方式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知识测试等,以新颖且有效的方式将安全理念融入员工日常生活中,使员工从思想上强化“红线意识”、让员工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截至8月底,该公司已开展各类安全学习教育活动40余次,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持续有效提升。
提高安全意识是筑牢安全的基础,应急处置能力是应对风险挑战的必备技能。“报告场长,在查看全站视频监控期间,发现电站大门前洪水汇集不断增多,威胁安全生产。” 8月6日,在该公司防洪防汛应急演练现场,得知情况后,场长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特殊巡视、勘探情况,通知抢险救援组主控待命并向公司汇报情况……
近年来,该公司每年在各站至少组织8次模拟不同事故类型的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升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对事故应急处置能力。“通过演练,我们能学习到很多东西,尤其是遇到突发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安全员郑磊说道。
在强化内部安全底线思维的同时,该公司还严格把关外委员工入厂资质审查、安全教育、安规考试等环节,建立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隐患及人员违章检查档案,加大外委工程施工检查力度,层层压实、层层落实,切实担负起安全管理责任。
哈达图风电场自2011年投产以来近10年,牢牢筑实安全生产防线,未发生人身及设备事故,截至9月20日,已实现安全生产3580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严抓细管提高发电设备可靠性
近年来,受设备老化影响,该公司哈达图风电场生产运行曾一度陷入“冬季”,该风电场通过不断强化设备管理,创新方式方法力求突围“冬季”、打破“僵局”。
通过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按照岗位职级,将风机设备、站内生产及生活区域进行区域划分,并以“严、细、实”工作作风责任到人,同时建立“图片+分层”式台账,加强员工对设备直观了解,将132份记录384项,整合到52份记录,大幅度减少各场站工作负担,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风机进入“老龄化”,故障列表里常会出现一些“新面孔”,针对此类问题,该公司紧盯五项损失,强化“理论发电量平衡分析法”运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完善问题隐患清单,运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切实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针对部分风机故障频发现状,该公司成立创新攻坚小组,通过对风机系统不断研究试验,确定其损坏原因和解决办法,解决其问题,以“与每一度电较真”的态度减少电量损失,提高风机可靠性。
此外,积极开展值际对标,加入区域对标,明确短板和目标,瞄准行业先进,学习国内先进单位管理经验,总结经验、实施改进,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从对标管理,到收集周边风场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优势与不足,最后制定措施严格落实,哈达图风电场对标排名在同区域始终处于领先水平,2020年度设备可利用小时高达3703小时,高于蒙西电网平均水平1419小时,设备可利用小时再创历史新高。
导师带徒建设生产一线主力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10年来,该公司常态化开展“导师带徒”活动,通过现场一对一领学、手把手实践,锻造了一批坚守一线、攻坚克难的人才队伍。
“师傅,齿轮箱油温超限是什么原因呀?”
“确认齿轮箱散热器是否堵塞,高速齿是否正常,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老师傅们总是能耐心地为徒弟解惑,提高青年员工业务水平。
该公司针对员工上岗需求,以运检技术、安全管理教育为重点,经常性利用日常检修维护工作时机,通过实地讲解、实操讲解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认真对新员工讲解设备危险点、故障处理方法等让新员工快速成长,为设备出质保后独立自主检修提供人才队伍。
在“一对一”讲授同时,该公司在各站坚持每周、每月、每季进行“徒弟大比拼”测评,营造“传、帮、带”和“学、赶、超”浓厚氛围,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快速提升技能本领和业务水平,形成“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干事创业氛围。
工作中,该公司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激发人才动力,为公司创建一流企业提供有力保障,用实际行动,不断续写着优胜风场奋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