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国家能源集团四川华蓥山发电公司,在四川省渠县人民法院作出(2021)川1725民破1号之二民事裁定书批准重整计划后,快速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取得了新的营业执照,标志着这个有着51年历史的老厂,在转型发展历程中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转变思维寻求新出路
从筚路蓝缕到光环笼罩再到荆棘遍布,华蓥山公司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异常艰辛的发展过程。1970年,老一辈华蓥山人不忘初心,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在华蓥山麓、渠江之畔开山掘土,建起了一座曾誉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川东明珠”华蓥山发电厂。
2006年,该公司三期2×300兆瓦机组相继投产进入商业运行后,四川省电力市场和煤炭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机组利用小时逐年大幅下降远低于可研报告的4500小时,最低时不足2000小时;入炉综合标煤单价大幅增长远高于可研报告的270元/吨,最高时达到880元/吨;上网电价调整幅度远不及煤价变化幅度,且因为人员负担重,导致经营持续严重亏损,企业负债率最高时超过193%。
2013年,华蓥山公司获得2.9641亿元国有资本金,然而因参股股东不愿意同比例增资,上级公司只能以委贷方式将划拨款项借款给该公司。2014年至2019年,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指导帮助下,该公司多次向参股股东方致电、发函,先后11次当面拜访座谈,千方百计推进注资与债转股工作,提出了同比例增资和“1元的名义价格”、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但对方坚持“按原始出资1元1股进行股比稀释”或者是以近5000万的价格转让其股权方案,由于该公司多年亏损,净资产评估值为负数,对方提出的方案无法实施,协商解决注资及债转股陷入僵局。
该公司坚持履行主体责任,“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不气馁、不放弃,在困境中寻找到新出路,在迷茫中解锁新思路。最后依靠依法治企手段,采取“破产不停产,边生产边重整”的方式完成注资及债转股,直面困难与挑战,大刀阔斧勇于革新,笃志勇毅突破困境,在新时代抢抓机遇谋求新发展。
绝地求生闯出新局面
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并非易事,对新一代华蓥山人来说,企业就是“大家庭”,公司的经营发展没有旁观者,每个职工都身在其中,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每个决策都意义深远。
统筹布局、通力协作、精密推演、依法求证、细化方案.....一场绝地求生的变革轰轰烈烈地展开,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坚决要把华蓥山这艘大船从泥潭里拔出来,驶入正常的轨道上来。仅仅64天时间,华蓥山人实现了国有资本金注入和债转股,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见证破茧成蝶的精彩。
该公司先后赴宣威公司、达州钢铁集团调研学习破产重整经验,积极借鉴学习有着类似经历的2018年西林钢铁、2019年吉林通化钢铁破产重整案例,组织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多次测算推演,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法律意见书和咨询意见书,从法律和会计处理方面进行认定。
为更好地推进破产重整和维持生产经营稳定局面,且最大限度降低重整成本、提高成功率,该公司科学制定了“先进行预重整、根据预重整情况再进入正式重整”方案。及时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重整工作方案,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落实责任,环环紧扣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召开预重整听证会,选定管理人,进行重整专项审计、重整持续营业评估、清算评估,招募投资人,确定重整计划等工作;44天完成预重整工作,进入重整后第18天拿到批准华蓥山公司重整计划裁定书、第20天拿到了新营业执照。
涅槃重生扬帆再起航
在市场的惊涛骇浪里,在负重前行的彷徨中,华蓥山人告别了迷雾遮目的迷惘。“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华蓥山这条从泥潭中搏击而出的大船,尽管前途还有坎坷,但饱含沧桑的云帆已高挂,在变革中扬帆再起航,驶向更加广阔的未来。重整后,该公司2021年预计减少亏损3600余万元;2022年,全力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后,力争实现扭亏为盈。
“实现资本金注入和债转股让我们职工对前景充满信心,企业好了,我才干得有劲头。”
“华蓥山公司以绝地求生的决心,勇于创新、主动求变,实现了‘软着陆’,对企业来讲,这次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该公司职工感慨道。
深化改革、持续发展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攻坚战,也是重新积蓄前行动能的持久战;破产重整只是企业维持生存的手段,持续盈利才是最终目的。为谋求企业长远发展,该公司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集团公司“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u200b慎始如终夯实安全环保基础,更大力度增强发电创效水平,全力以赴做好燃料保供控价,精益求精提升财务管控能力,实现利益最大化;并且坚持双管齐下,千方百计谋求企业转型发展,将公司打造成电热综合供应平台。
重整后注资成功和实现债转股,是华蓥山公司焕发青春的华丽转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新一代华蓥山人斗志满满、信心满满,坚定勇毅、整装再出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再写华章,为国家能源集团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做出积极贡献。